關于開展 2025 年“大學生在行動” 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科學學會,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的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會繼續組織開展 2025 年“大學生在行動”活動,廣泛地動員高校大學生進農村、社區、校園、企業以及場館開展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顒又攸c圍繞生物多樣性、新污染物、綠色低碳等傳播生態環境科學知識,倡導低碳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培養大學生在生態環境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志愿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和引導社會各界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聯辦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科學學會
二、活動主題
美麗中國 “碳”索青春
三、活動對象
組織高校大學生,針對農村農民、老人、兒童,社區居民,中小學在校學生,企業工人以及廣大社會公眾,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
四、活動時間
即日起至10月31日
五、活動內容
1.活動預熱。征集“大學生在行動”IP形象命名方案,共同參與打造“大學生在行動”IP形象。
2.全國啟航。開展全國“ 大學生在行動 ”啟動、志愿者招募與培訓工作。
3.志愿服務。大學生志愿隊伍深入農村、社區、學校、場館等地開展知識傳播、講解志愿服務、科技宣傳以及弘揚科學精神等志愿服務。
4.居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調查。結合開展的志愿服務,同期開展居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調查,回收評估問卷檢視志愿服務成效。
5.作品征集。對活動產出的宣傳海報、短視頻等進行征集。
(活動具體安排見附件)
六、有關事項和要求
1.加強活動組織。各地方學會要重視各項活動的動員組織,積極聯絡各省高校、大學生志愿者,完成活動注冊、啟動、培訓、實施以及宣傳等工作?;顒涌偨Y評優將綜合考量大學生志愿者注冊數、各項活動參與度、活動產出量、宣傳效果等。
2.注重成果產出與傳播。各地方學會、高校以及志愿者要注重活動中的成果產出及傳播,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創作優秀科普作品,充分運用微信、微博、抖音、微信視頻號、小程序等新媒體和大眾媒體、校園媒體等,加強對活動及成果的宣傳報道,相關成果可參與推選,宣傳報道稿件及鏈接可發送到郵箱hbkp365@163.com,擇優在中國科協“科普中國”,中國環境報微信公眾號“中國環境”,學會微信公眾號“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破?65”發布。
3.確?;顒影踩?。各地方學會及高校要加強安全教育,保證人身健康安全。
聯系人:白羽 吳蕾
電 話:010-62211765、010-63650000
郵 箱:hbkp365@163.com
附件:2025年“大學生在行動”活動安排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025 年 2 月 27 日
附件1:
2025 年“大學生在行動”活動安排
一、活動注冊
搜索“大美志愿”小程序,在小程序上完成注冊(包括個人和組織注冊),志愿者需同時加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學生在行動服務隊”,所有參加活動的組織、志愿者須完成注冊,隊伍組建、發起活動、活動記錄等內容(具體操作可掃描下方二維碼獲?。?,系統自動統計參加志愿活動時長。注冊時間截止到5月31日。
二、IP形象命名方案征集
參與推廣IP形象:緊密結合“ 大學生在行動 ”活動 ,展示科技志愿服務精神 ,開展IP形象命名方案征集活動 。方案要求:體現“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綠色環?!薄按髮W生”等文化元素和價值理念,為IP形象命名并設計一個使命、愿景相關的背景故事。時間截至4月11日。
提交方式:復制鏈接在線填寫
https://www.wjx.cn/vm/Yc5tMh5.aspx
三、“大學生在行動”全國啟動儀式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全國地方環境科學學會、高等院校活動負責人及大學生志愿者代表開展“大學生在行動”全國啟動儀式。鼓勵地方省環境科學學會、高校團委,在本省、本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培訓,提升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
四、2025年“大學生在行動”活動內容
鼓勵地方學會、高校團委、指導教師以及大學生志愿者積極參與“大學生在行動”各項活動,活動對組織和參與活動的“大學生在行動”優秀組織單位、優秀社團、優秀小分隊、示范小分隊、十佳志愿者、優秀指導教師進行表揚。2025年增加對在志愿活動宣傳工作表現優秀的宣傳員和在公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調查中表現優秀的生態環境調查員進行表揚。
1.厚植志愿文化,營造良好志愿氛圍。
積極參與共同打造”大學生在行動“新IP形象,積極利用新IP形象,制作相關宣傳物料,如貼紙、徽章、宣傳冊、表情包等,并將其廣泛應用于志愿服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形成統一志愿符號,打造志愿品牌辨識度,吸引更多社會公眾關注和參與,擴大生態志愿文化傳播。
2.打造志愿宣傳陣地,建立常態化宣傳體系。
(1)建立宣傳員制度。扎實推進生態環保志愿服務工作,切實提升活動影響力和宣傳效果,鼓勵各組織單位自下而上,以小分隊/社團、高校、地方學會為單位,遴選出一批責任心強、宣傳能力突出的志愿宣傳員。宣傳員需全程記錄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情況,重點聚焦活動中的先進典型事跡和創新經驗模式,深入挖掘亮點,形成高質量的圖片、視頻及新聞宣傳稿等素材并定期投稿至指定郵箱(郵箱地址:hbkp365@163.com)。我會將根據投稿內容的質量和時效性,對優秀素材進行集中宣傳和充分報道。同時,我會將對在宣傳工作中表現突出、貢獻顯著的志愿服務宣傳員進行表揚,并納入年度優秀志愿者評選范圍,以激勵更多志愿者積極參與宣傳工作,共同推動生態環保志愿服務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2)弘揚科學家精神。積極參與弘揚科學家精神志愿服務,報名加入我會“大美志愿”服務平臺定期開展的“志愿服務培訓團科協之聲”活動。
3.堅持科技引領,激發社會共融。
積極投身基層,深入社區、鄉村一線,深入開展生態環保志愿服務工作。通過普及環保知識、推廣綠色技術、參與生態修復等方式,切實提升基層群眾的環保意識,助力縣域生態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
(1)各組織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圍繞基層生態環境和鄉村振興開展科技咨詢幫扶活動,優先在“惠民興縣”科技志愿服務幫扶試點發放科技資源產品,實現科技志愿服務與基層需求的精準對接。
(2)科技志愿服務與創新社區治理結合起來,各地方學會、高校通過創新志愿項目模式,將專業力量與社區實踐相結合,與當地社區聯合成立生態環保志愿服務隊,號召社區(農村)居民參與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打造特色化、可持續的環保公益項目,為當地社區的環保事業注入新活力。
4.館校結對,拓展志愿服務模式。
與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等科技類場館和中小學校實現聯系對接,豐富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形式,傳遞志愿精神。倡導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與各類場館結對,常態化開展科學家精神宣講、公眾引導、科普知識講解、等精神弘揚、科技科普類志愿服務,加強交流互鑒、促進共同提高;在生態環境重點節日,如六五環境日、科技活動周、生物多樣性日、全國生態日、全國科普日等,因地制宜,依托場館特色,同時充分發揮大學生學科優勢,共同策劃開展特色主題活動。
5.用行動傳遞綠色理念,用數據助力生態未來。
參與公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調查工作,擔任調查員。向周邊社區、學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發放調查問卷,收集公眾對生態環境的認知與態度數據。我們將根據調查員在活動中的表現,包括問卷回收的質量、數據填寫的規范性、調查的覆蓋范圍以及參與態度等綜合因素,進行評選和表彰。
調查問卷:復制鏈接在線填寫
https://www.wjx.cn/vm/QDFHcWY.aspx
五、活動成果征集
鼓勵大學生志愿者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整合凝練項目產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對其進行二次加工,制作出高質量的海報和視頻。我會將活動產出的海報和短視頻用于后期宣傳,并最終將評選出“大學生在行動”活動優秀科普作品各十項。
1.科普海報。海報設計應符合 2025 年“大學生在行動”活動主題,構思明確、色彩和諧;應具有創新性、獨特性、延伸性,體現環境保護和志愿精神的有機融合。提交材料為電子圖,大小不超過5M,組圖不超過10 張;海報應配有新IP形象等元素、所屬學會和所屬志愿組織logo。
2.科普視頻。內容以科學普及知識為主,圍繞綠色低碳、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進行創作,鼓勵勇于創新,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手段。作品要求:mp4 格式,視頻時長不超過5分鐘,需配有片頭片尾,且應體現主創人員或團隊;畫面比例為16:9(橫屏),格式為MP4,視頻清晰度不低于1080P。視頻內容可包括兩類:
(1)制作高質量的活動記錄短片,以影像形式生動展現志愿者所在組織的工作內容、活動成果及社會影響。通過真實記錄志愿服務的點滴瞬間,深入挖掘環保行動背后的故事,宣傳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
(2)創作科學性、趣味性兼備的科普短視頻,將復雜的環境生態知識轉化為公眾易于理解的影像,以提升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凡申報作品必須為原創,無版權爭議,同時授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公益傳播權限。復制鏈接,在線進行報送,時間截至 9 月 30 日。鏈接地址:https://www.wjx.cn/vm/Q9oWYRs.aspx。
六、活動時間安排
時 間 | 內 容 |
1-6月 | 活動策劃、籌備,宣傳材料制作,活動啟動。 |
7-10月 | 各地方學會聯合高校,組織活動指導教師、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活動,并做好記錄、成功凝練及宣傳工作。 |
11-12月 | 活動資料整理,總結交流,相關活動結果發布。 |
附件2:
“大學生在行動”IP形象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