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機構動態
分支機構動態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影響評價專業委員會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2024年學術年會圓滿召開
2024年12月6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影響評價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環評專委會”)和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聯合在京舉辦主題為“強化環評源頭預防 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2024年學術年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汪鍵,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夏祖義,第六屆環評專委會主任委員、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譚民強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環評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主任王冬樸和環評專委會秘書長隆重共同主持,來自全國評估機構、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評價單位等代表、委員9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了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六大任務”和保障美麗中國建設的“六大體系”,這是指導今后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其中“加強源頭防控”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路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為進一步深化環評、排污許可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環評專委會要努力建設環評領域的“兩高地三平臺”,強化美麗中國建設基礎研究,發揮環評源頭預防作用,助力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強化支撐高質量發展技術研究,采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評、標準等政策手段,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為高質量發展守好底線;強化環評領域學術交流,積極推動重點行業和新能源行業環境管理研究,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評、排污許可領域國際合作;強化環評學科建設研究,加強與大氣等基礎學科的銜接,開展跨學科研究和協作,更廣泛、更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領導致辭
本次年會邀請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柴發合研究員,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二處處長李元實,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自發,環評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連煜、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環評專委會委員楊奇森,以及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溫靜雅高工等6位環評領域專家代表,分別圍繞“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歷程、現狀與展望”“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現狀及展望”“新一代空氣質量模式——排放與大氣過程集成耦合社區開源模式(EPICC-Model)”“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五周年回顧與展望”“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及保護”“新能源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現狀、問題及建議”作主題報告。
主題報告
專家學者們就環評改革、環評制度關鍵技術研究等分享了最新的前沿方向、研究成果、面臨形勢和挑戰、實踐經驗,對完善源頭預防體系,推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以高水平保護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提出了戰略思考和政策建議,贏得了參會人員的熱烈掌聲。參會人員表示,專家學者的交流講解具有深厚的理論性、思想性、啟發性,聆聽后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信心。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發揮平臺作用,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加強環評改革領域理論研究,強化源頭預防效能,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會議現場
供稿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影響評價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