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來——中國引領生物多樣性大會進程掠影(新華社)
日期:2022-12-20 11:00:31 瀏覽數:{{clicks}} 作者:王麗平
  “我們都將為此負責。請允許我再次重申:我們都將為此負責?!?/div>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即將敲定主席案文的關鍵時刻,大會主席、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向全體代表呼吁。
  從“一只雨燕”眼中看命運與共、“一杯香茶”凝聚全球共識、“一首歌謠”唱出和諧共生,到“一封來信”展現談判智慧、“一槌定音”敲定大會成果……中國對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成功引領,體現在一個個細節中。
  一只雨燕——關注共同命運
  每年夏秋之交,北京雨燕開始遷飛,一路穿越多個國家,最終抵達南非高原。在高飛雨燕的眼中,地球是一個整體,途經的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共同是家園。
  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主會場大屏幕上,含有雨燕內容的宣傳片反復播放,呈現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主張。
  來自190多個《公約》締約方及利益攸關方代表齊聚一堂,這是國際社會對保護自然的高度重視;近200名部長級代表創下歷屆締約方大會高級別代表參會人數最多紀錄,這代表全世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的強烈政治意愿。
  “這是最后的機會,應積極采取行動……使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走向恢復之路。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聲。”黃潤秋強調。
  一杯香茶——凝聚各方共識
  在中國云南海拔超過2000米的高山凈土,千年古茶樹上精心采摘的茶葉發酵加工成普洱茶餅,在飄雪季節運至萬里之外,擺放在蒙特利爾會議中心,被不少代表戲稱為大會“關注焦點”的“中國角”。
  湯色紅濃明亮,香味獨特沉穩,入口醇厚回甘。接過“茶博士”遞上的自然饋贈,不同國家、立場各異的代表們嘴角蕩起笑意,以茶代酒,為未來祝愿。
  “中國茶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共同品嘗自然的饋贈,體會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福祉的重要,”國際健康促進與教育聯盟代表利亞納·科莫說,“正如本次大會,中國作為主席國推動各方形成合力,彌合分歧,努力推動各方達成共識?!?/div>
  一首歌謠——呼喚和諧共生
  談判攻堅階段,一曲云南彝族海菜腔《金鳥銀鳥飛起來》飄進會場。這一原生態唱腔代代相傳,描述著家鄉山水、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講述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祝愿。
  貴州從江縣“稻花香、魚兒游、鴨兒叫、蛙兒鳴”的農耕文化、浙江省磐安縣的“千年藥鄉”中藥材可持續利用經驗、廣東雷州灣紅樹林保護案例、“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旗艦項目、大批中國自然保護地加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
  大會期間,獲得國際組織、機構認可的中國生態保護成功經驗不勝枚舉,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贏得各方贊賞。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已成深入人心的理念。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干事布魯諾·奧伯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稱贊說,中國政府率先提出生態文明概念,并積極與全世界分享這一概念,這是中國對世界的長期貢獻。
  一封來信——展現中國智慧
  蒙特利爾的大雪中,談判陷入僵局時刻,一封來自大會主席的致信展示了行之有效的“中國智慧”。
  “我希望所有締約方和觀察員提供支持,在締約方會議剩余時間發揮作用,確保取得成功并傳遞我們的決定。”信中推出新穎的談判策略:邀請一名發展中國家部長和一名發達國家部長“配對”牽頭,組成多個部級磋商組,有效推動解決了談判難題。
  這是中國充分發揮大會主席國引領作用的一個例證。
  “中國表現非凡,真正展現出全球領導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對新華社記者說,“我感謝中國展現的領導力,這在復雜情況下尤為重要,而中國表現始終堅定如一。”
  一槌定音——世界共同勝利
  “我現在提議,將L25至L30號文件一攬子通過。我沒有看到反對。通過!”
  當地時間12月19日凌晨3時33分,黃潤秋敲響手中木槌。歷經4年風雨,克服重重困難,“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終獲通過。
  大會現場已等待近10個小時的各方代表起立鼓掌,歡呼,緊緊擁抱……
  眾多代表支持并祝賀“框架”通過。剛果(金)代表說,感謝中方“做出的努力,展現的勇氣,傾聽的能力,折中的精神,堅韌不拔,使我們能夠通過‘框架’”。
  “框架”達成,“不僅是中國的勝利,也是中國引領下世界的勝利”。《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說。(新華社記者郭爽 林小春 林威)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国产亚洲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