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碳匯與鄉村振興”培訓班在線舉行
2023年11月20日,由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提供指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碳匯與鄉村振興”培訓班在線進行。近200名來自河北圍場、隆化等定點幫扶縣的基層干部、科技特派員和涉農鄉鎮企業骨干等代表參加了學習。
在培訓中,來自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市場機制研究部的劉海燕室主任進行了專題授課,主題是“碳市場機制助力碳匯項目開發及鄉村振興”。劉主任以科普講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相關政策背景和碳匯基礎知識,分享了國際碳匯項目市場激勵機制以及我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機制下的碳匯項目和地方實踐經驗。在政策形勢方面,黨中央和國務院將提升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作為“雙碳”戰略目標,將鞏固提升碳匯能力列為2030年前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并持續加大生態補償和產品價值實現力度,推進生態產品價值的市場化,積極鼓勵生態碳匯項目參與全國碳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在碳匯實踐案例方面,她分享了團隊調研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碳匯項目情況。該項目曾在2016年申請備案了兩個舊有CCER項目,預計每年碳匯量約15.8萬噸,30年內累計碳匯量達到474.8萬噸;項目不僅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增加了當地林戶的收入,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劉主任在總結時指出,碳匯項目面臨著技術標準復雜和不統一、減排量存在不確定性、項目開發流程復雜、項目維護和監測成本高、交易市場分散等諸多挑戰。為此,她提出優化改革項目管理、完善林業碳匯方法學、加強數據質量管理等建議。
此次培訓班,加深了學員們對國家有關碳市場機制政策形勢,以及碳匯助力鄉村振興的理解,同時也為學員們提供了推動新發展理念落地的許多寶貴思路和建議。科技幫扶培訓系我會近年來定點幫扶的特色工作之一,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提高基層干部干事創業本領,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