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層次專家研討會舉行
日期:2021-04-09 16:44:48 瀏覽數:{{clicks}} 作者:cses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為推進生態保護科技進步,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承辦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層次專家研討會”近日舉行。

近年來,中國科協把建設有中國特色高水平科技智庫作為重要任務,針對科學發展前沿問題和重大國家需求難題,通過高層次專家跨界思想交流為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前瞻性的發展建設。

此次研討會正是高水平科技智庫品牌系列活動之一。為此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鄧銘江以及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學術界、產業界、企業界2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問題、相關體制機制問題以及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問題等,希望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相關治理提出有效解決措施和前瞻性對策建議,為服務黃河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支撐。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教授級高工張金良做開題發言。從黃河戰略水安全保障規劃,黃土高原高標準免管護淤地壩、黃河下游生態廊道、沿黃城鎮雙供雙排新型給排水系統等方面,張金良介紹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哪些創新舉措。

張金良表示,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面臨水資源短缺、洪水風險、水沙調控體系不完善、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水利協同管理能力不足等六大問題。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實現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張金良建議,需要建立防洪減災體系、水沙調控體系、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體系、水土流失治理體系、現代化流域水治理體系。

在總體布局上,張金良建議,在上游地區突出節水控水、筑牢生態屏障。實施深度節水和控水,推進寧蒙引黃灌區現代化改造;實施上游重點河段防洪(凌)工程建設統籌推進寧蒙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等。在中游地區抓好水土保持、協調水沙關系。加強小流域治理,推進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建設因地制宜建設旱作梯田和淤地壩,加強林草植被建設等。在下游地區確保防洪安全,帶動綠色發展等。

結合開題發言,與會專家圍繞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技術升級、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功能提升、沿黃城鎮給排水系統創新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河南省政府參事張柏山表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是相互關聯、相互統一的有機整體,面對黃河復雜的生態環境問題,要堅持水質水量及其過程的管理。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環境學院教授胡洪營表示,目前黃河流域治理的內涵還不清晰,要站在流域的視角,梳理黃河流域的科學內涵,從技術、工程、管理等方面推進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大學生態環境損害鑒定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高振會從黃河三角洲保護與發展出發,談到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方面當前面臨的問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主任、研究員盧琦則表示,黃河流域全域治理需盡快立法,從法律的高度全面系統推進相關工作建設。

此外,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陳利頂,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鳳民等也結合各自背景做了相關發言。

最后,中國工程院院士鄧銘江做總結發言,他表示,節流減污是治黃永恒的主題,水沙是治黃的牛鼻子,減排治污是治黃的難點,流域管理是治黃的重要手段。作為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非常大也是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各方地方政府和黨委的領導和組織實施,同時也特別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針對重大問題、系統性難題做深入的研究和科學論證,從而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讓黃河真正成為人民的幸福河。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国产亚洲精品电影